环卫工人每天起早摸黑地为我们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,被称为“城市美容师”,同时道路清扫保洁又是一项高危环境中的特殊工作,他们在为清洁城市每天都在流汗,同时也存在流血的可能。环卫工人为了及时清理行人、车上乘客等乱扔的垃圾废物,常常会“埋头苦干”而忘记周边飞驰的车轮,极易造成交通事故。同时,由于环卫工人都是凌晨开始作业,此时正是驾驶员最疲劳的时候,再加上天还没太亮,车速快等原因,容易发生交通事故。

环卫作业安全隐患

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以下方面引起:
(一)事故主要发生在快速干道上。按有关规定,快速干道上除设定的人行横道允许行人通过外,其他路段不允许行人通过,环卫清扫人员由于作业的需要,在这些路段上实行人工清扫,清扫工人在专心清扫时,防不胜防,时常被高速行驶的车辆从背后撞上、挂上、擦上。
(二)事故高发期在凌晨时间。环卫清扫作业一般在黎明前开始,此时,一是在黎明时间天色阴暗,视线不好;二是有些路段没有路灯,能见度低;三是有些驾驶员疏忽大意,快速行驶,致使正常作业的环卫工人被撞。
(三)肇事驾驶员多数从事营运车辆。营运车辆为了追求个人利益,忽视交通安全法规、超速行车;有的驾驶员加班加点,疲劳驾车,遇到紧急情况措手不及,时常发生交通肇事。
(四)节假日期间事故发生率较高。由于节假日期间街面污染严重,清扫工人劳动强度大,而有的驾驶员在此期间酒后驾车,违章行驶,事故发生率随之增大。同时,节假日期间城市人口流动量增加,垃圾产生量增多,环卫工人在街面卫生维护过程中,更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。
(五)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差。一些市民的环境卫生素质不高,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,乱仍乱倒现象随处发生,甚至有的驾驶员或乘客在行驶期间,随手从车窗扔出垃圾,散落在危险的车行道上,因清扫的特殊性,清扫工人不得不在此危险的路段进行清扫保洁,客观上加大了作业危险系数。



提升市民素质,加强安全教育

环卫作业应做到以下几点:
1、加强对环卫工人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,提高个人安全意识,杜绝违章、杜绝事故。
2、所有环卫职工上班必须穿着统一的反光安全警示服(背心)。
3、大风、大雨、大雾(中雾)天气应不得进行环卫作业,严防发生安全事故。
4、环卫职工作业前必须经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培训、考核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。作业后还应经常性的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。
5、主路作业时应始终保持在行车道的最右侧,严禁越位。特别在清扫中间护栏、快车道花坛内侧灰带时应提高警觉,注意来车。处理主车道上的污染时,应在清理点来车方向30-50米处设置醒目的路障(路锥),扫地时脸要朝车开过来的方向,便于发现来车,提高警觉度,特别是在夜间或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作业时,应设置警示灯,警示过往车辆,并做好防护措施。清扫保洁人员要根据本路段的人、车流情况,合理安排作业方式,主动避开行人和车流高峰,以免发生意外。
6、保证通讯畅通,遇到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取得联系。